文野網站wiki
Advertisement

臺灣人口共兩千三百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37人,人口組成以漢族為主,佔總人口98%。若依據移居島上時間的前後,可以粗分為四大族群,分別為:台灣原住民鶴佬人客家人外省人。而台灣人與東南亞國家人民通婚(大部份是台灣男性和東南亞女性通婚)日益增加,亦有所謂的第五大族群的出現。

人口[ | ]

總數

  • 台灣人口總數:23,063,027人。
    • 户数为7,706,202户,2009年5月中(来源
  • 台灣原住民人口:498,549人。(2009年5月底 )(来源

年龄结构:(2009年5月)

  • 0-14岁:16.73%(男性 2,009,904; 女性 1,844,364)
  • 15-64岁:72.77%(男性 8,732,010;女性 8,339,783)
  • 65岁以上:10.5%(男性 885,026;女性 1,251,940)

年龄中位数

  • 总计:31.2岁
  • 男性:32.9岁
  • 女性:29.5岁(2009年5月底統計)

人口密度

  • 637人/km²。(2009年5月底統計)

人口增長率

  • 0.02%。(2009年5月底統計)

出生率

  • 6.46/1,000人。(2009年5月統計)

死亡率

  • 5.27/1,000人。(2009年5月統計)

净迁移率

  • 0/1000人(2005年統計)

性别比

  • 出生:1.1 男/女
  • 15岁以下:1.09 男/女
  • 15-64岁:1.03 男/女
  • 65岁以上:1.01 男/女
  • 平均:1.04 男/女(2005年)

婴儿死亡率

  • 总计:6.4/1,000人
  • 男性:7.09/1,000人
  • 女性:5.65/1,000人(2005年)

結婚率:4.66/1,000人。(2009年5月統計)

離婚率:2.16/1,000人。(2009年5月統計)

平均壽命

  • 总计:78.38歲
  • 男性:75.46歲
  • 女性:81.72歲(2008年統計)

总生育率

  • 1.1/妇女(2007年)
File:COB data Taiwan vers3.PNG

在臺外僑國籍分佈 (2007年)

外僑居留人數:400,968人(2009年5月)

  • 印度尼西亞:123,441人(30.78%)
  • 越南:94,329人(23.52%)
  • 泰國:71,287人(17.78%)
  • 菲律賓:68,649人(17.12%)
  • 其他地區:43,262人(10.8%)

人口劃分[ | ]

漢族本省人(包括鶴佬人約73%、客家人約12%)85%;外省人13%;原住民:2%

文化人類學來區分,主要分為南島語系的台灣原住民族與漢藏語系漢族,鶴佬人、客家人、多數外省人,皆屬於後者。

台灣原住民族[ | ]

(主條目): 臺灣原住民人口約佔總數的2%,台灣日治時期依據居住地區分為高山的高砂族及平地的平埔族。國民政府來台後,統稱為山地同胞。由於山地的阻隔,語言與風俗習慣迥異,而有亞族的再區分。目前共有泰雅族阿美族布農族卑南族達悟族排灣族魯凱族鄒族邵族賽夏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等十四個亞民族為政府所承認,另有許多漢化的平埔族被視為漢族。

漢族[ | ]

台灣的漢族占總人口的98%,主要又分為閩南、客家、外省。

閩南人[ | ]

又稱為鶴佬人、福佬人、Holo人(參見:鶴佬人),主要是從明末至清領時期,由福建省南部移民而來。又根據原居地,有漳州鶴佬人、泉州鶴佬人之分。目前為台灣人數最多的族群,占人口總數的73%左右。

鶴佬人語言以台灣閩南語為主,為閩南語的一支,可依據漳、泉音融合程度的多寡,粗略分為南部腔、北部腔、宜蘭腔、海口腔等,各腔間彼此差異性不大,在聲調上尤其一致,溝通無礙。

客家人[ | ]

一般指涉範圍是,在台灣清領時期或更早,由中國粵東閩西一帶移民而來的。

二次世界大戰後來台的客家人,一般視之為外省人,也有人稱之為外省客家人。(如導演侯孝賢、主持人陳建州等。)

又根據原居地,有四縣客家人和海陸客家人之分。目前臺灣客家人的分布,以北部地區最多。

除了桃竹苗三縣以外,客家人集中的地方,還包括南部的六堆地區,主要是指屏東縣內埔長治麟洛上局樹、萬巒等鄉鎮,及高雄縣美濃六龜等鄉鎮。這一帶,客家人總數大約三十多萬,幾乎以四縣客家人為主,可以說是全台第二個客家人集中的地方。

其他各縣市中,東部花蓮縣可以說是客家大縣,客家人口佔全縣百分之四十,達十幾萬人。再來就是台東縣,客家人口佔全縣大約四分之一,即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其次,客家人相當多的縣市是台中南投高雄三個縣,客家人佔百分之十幾。

其他如台北高雄兩個直轄市,客家人人口也都不少。至於台南縣台南市,是客家人最早來到的地方,但多使用閩南語,與閩南人同化,或遷居他處。

語言以客家話為主,又分為四縣腔(桃園、苗栗,高屏六堆地區)、海陸腔(新竹、花蓮部份地區)、大埔腔(臺中東勢一帶)、詔安腔(雲林崙背一帶)和饒平腔、永定腔等散居各地。

外省人[ | ]

外省人」一詞與「本省人」意義相對。「外省人」有時被稱為新住民。主要是指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遷居台灣的中國大陸各省人民,早期多聚居於眷村,近年來開始散居於台灣各地。其語言除原鄉語言外,主要使用國語普通話

馬祖人[ | ]

或稱閩東人、福州人。居住在馬祖地區,其語言使用福州話。多數情況列為外省人。

烏坵人[ | ]

烏坵人原居於莆田,國共內戰時定居於烏坵,現多數居於台灣,母語為莆仙話

畬族[ | ]

許多源自於福建省的畬族也來到台灣,多逐漸客家化或福佬化,例如雲林縣崙背鄉的枋南村

大陸播遷來台的少數民族[ | ]

1949年後,大陸除了漢人外,也有其他少數民族隨政府遷來臺灣,比方說蒙古族藏族滿族等等,1961年中緬泰邊界的部分軍隊遷往台灣時,士兵在當地的雲南各族的配偶家屬也一起來到南投、高雄、屏東,至今仍有擺夷族傈僳族等之後裔。例如里港鄉的信國一村

宗教信仰[ | ]

中華民國不設立國教,人民有宗教信仰自由。被政府承認的宗教超過15個,其中佛教道教儒教信徒93%,基督宗教信徒4.5%,其他2.5%。

语言[ | ]

法理上並無規定官方语言,但實際上的官方語言为国語,使用中文正體字;此外还主要使用闽南语台語),客家話

教育水平[ | ]

读写能力

  • 定义:15岁以上具有读写能力
  • 识字率:96.1%(2008年

參考[ | ]

參見[ | ]

  • 台灣
  • 台灣教育
  • 台灣四大族群
  • 台灣行政區人口表
  • 台灣行政區人口密度表
  • 在台外國人‎
  • 臺灣人口普查

外部链接[ | ]

Advertisement